首页 > 动态

当心不良网络文化侵蚀青少年的“三观”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对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流行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蓝皮书》主编季为民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少年群体对网络流行文化较为敏感,追新逐潮,在网络流行文化热点事件中的参与度高。对于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正处在形成时期青少年来说,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培养他们的正确思想和正能量心理,就显得十分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未成年人的数字生存成常态

网络让未成年人实现了数字生存,此次参与调查的未成年人平均网龄达到6.3年,中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限达到4.87年,最长的有15年。

本次调查发现,99.2%被调查者有上网经历,高于全国互联网总体普及率,并且城乡之间的普及差距基本弥合。78%未成年人在10岁之前触网,初次触网年龄集中在6~10岁,上网年轻化趋势更加显著。通过与2017年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以8岁为分界线,8岁前开始接触网络的未成年人的比例明显提升,这也印证了上网年轻化的趋势。

数字化生存给未成年人带来运动不足、视力减退、阅读减少等问题。海量的信息虽然让青少年的视野更开阔了,但浅阅读、碎片化信息、对娱乐内容的注意力转移制约了网络的学习功能。

此外,不良信息、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网络风险严重危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沉迷网游等风险仍然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巨大挑战。而近些年,短视频、直播等也容易让未成年人过度上网。而这些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更突出,也折射出了更多的社会问题。

季为民表示,要正视未成年人网络主体地位和现实问题,统筹修订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法规、政策、制度,指导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网络服务。建立完善中国特色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保护规制体系。

u=3785128504,2519469202&fm=26&gp=0.jpg

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职业追求影响较大

调研数据显示,未成年人对网站视频、短视频、二次元文化、网络文学、直播和论坛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使用视频类App的未成年人已占其总人数的六成以上。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呈现出不少新的特征,值得关注。

“CP”(合适的一对)、“养火花”(交网友)、“战五渣”(笨蛋)等诸如此类的流行网络用语是目前青少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网络用语。

小粉红、同人文化、饭圈文化、国风文化、土味文化、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鬼畜文化、佛系成长是2020年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排在前十名的。

季为民表示,调查发现,青少年所钟爱的文化类型,显示出不同的网络文化,充分体现了未成年人网络文化的偏好和选择的多样性,而调查发现,个性、趣味、小众,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语言行为和职业追求都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显示,累计超过五成未成年人都使用过(经常使用+较多使用+有时使用)网络流行语,仅有9.8%的未成年人“从不使用”网络流行语。另一项数据表明,只有三成未成年人从不模仿网上的行为,五成未成年人学唱网上流行歌曲,近两成未成年人会模仿网络说话的方式。而对网上流行的娱乐活动、网络游戏中的人物、网上流行的新玩法等,部分未成年人会模仿或购买。

受网络文化影响,未成年人对未来的职业期待中,明星、游戏玩家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三、四位,网红也排到了第十一位。

调查还显示,在未成年人喜爱的“网红”中排名前二十位的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娱乐明星类;二是网络游戏解说和电竞选手;三是短视频创作红人;四是带货主播。

专家建议,首先应该从更宏大的视野认知未成年人网络流行文化的意义,多以正面积极角度予以指导。其次是要高度关注网络流行文化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关注未成年人网络流行文化下的冲突,呼吁未成年人摒弃和远离不健康的网络流行文化,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流行文化中免受伤害。

警惕“变味”的未成年人网络文化

从开团骂战、粉圈互撕,到集体抵制代言、弹幕辱骂明星等等,这就是近年来那些热爱某明星的群体“饭圈文化”的所作所为。在刷足“存在感”的同时,也“成功”挑战了网络道德底线。

饭圈互撕不仅消耗了未成年人的精力,也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而“祖安文化”以骂人为乐趣,以伦理、两性、家畜等领域的特有词汇组成的“祖安语录”在未成年人人群中悄然蔓延。

“祖安”一词源于某网游同名服务区,该区玩家以爱说脏话、擅长骂人著称。后来“祖安”逐渐演变成讲脏话骂人的代名词。一些未成年人以“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自居。对相互问候亲人生死习以为常,没有觉得是严重的冒犯。

近日,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始在全国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

其中规定,加大对“饭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对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对涉及未成年人网络社交中出现的侮辱谩骂、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予以查处。

专家指出,青少年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青少年网络文化呈现出多重特征,既有积极向上的内容,也难免带有一些消极不良的方面。因此,应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有效引导,培养他们的正确思想和正能量心理,不让“变味”的未成年人网络文化,侵蚀青少年的“三观”。


来源:中国妇女报 记者:彭芸

上一篇:坚决对校园暴力说不!    下一篇:把科学种子播种到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