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丨他的不乖可能是抑郁

    “现在的孩子就是脆弱,小屁孩儿咋就这么矫情!” 

  “真该把你丢回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看看你还有没有力气在这儿胡思乱想!”
  “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儿咋可能抑郁?我看是欠打了!” 

  大部分家长都会对自家看起来总是“闹脾气”“不乖”的孩子说这些话,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学习条件孩子就应该要满足,“不乖”的话就应该要骂,要用“棍棒出孝子”的方法。但是,那些在家长眼里看起来是“不乖”“矫情”的表现就真的是家长以为的那样吗?如果家长可以认真坐下来好好倾听孩子的想法,就会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真的是“生病了”。
  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近三成的青少年有抑郁风险,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抑郁症正在侵蚀着孩子们本就幼小、脆弱的心灵。

点击播放视频

↓↓↓

1600654444(1).jpg

  小曾今年15岁了,家住四川泸州市泸县,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每天都会接送小曾上学、放学,如果不是抑郁症,这一家也会一直这么幸福下去。在今年暑假期间,小曾被确诊患上抑郁症,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连忙赶回老家带着小曾四处求医。在被确诊抑郁症后,小曾主动向父母提出想要去学习钢琴,而小曾自杀的地点正是学钢琴那栋大厦的楼顶。事发当天,小曾在个人QQ空间发布了自己坐在楼顶的照片,并配文称:“世界,再见…”正是这条QQ“说说”,引起了小曾哥哥注意并联系父母,等到小曾父母赶到楼下,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女儿从楼顶跳落的一幕,当时消防车刚到,楼下也没来得及做接应措施,就在这时小曾的父亲走出来企图伸手接住从25楼跳下的女儿......然而,小曾将父亲砸翻在地,两人均抢救无效死亡。
  据现场的目击证人描述,小曾当时从楼顶跳下时没有丝毫犹豫,一切发生的都太快了,快到什么准备都无法做好。这已经不是第一起青少年抑郁症自杀的案例,6月28日,四川成都一位14岁女孩祝某,因被性侵流产后产生抑郁情绪,从自家11楼坠亡。7月8日,江苏常州五年级学生缪某馨因课上和老师发生争执,跳楼身亡。7月14日,四川达州一位13岁的女孩李某某,因琐事和家人争吵后,从自家卧室窗户跳楼身亡......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而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921101430.jpg

  对于青少年来说,“抑郁症”更像是一场“情绪的重感冒”,如果重视起来,及时治疗,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毕竟感冒致死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在遥远的古代。在孩子出现容易与他人起争执、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时,部分家长会觉得孩子只是“不乖”,只是因为孩子在青春期,过了这个时候就好了,在孩子出现自我伤害、自杀等倾向时,部分家长会自以为是的觉得孩子是在“无病呻吟”天天玩电脑看电视学坏了,不让孩子碰这些就好了。在孩子行为反常情绪出现问题是,家长不重视,不带着孩子去及时治疗,就像是放任一个正在重感冒发高烧的病人不管不顾,而且还要时不时的把病人关在寒冷的冰窖里一样,长此以往,本来可以靠治疗痊愈的病症也会变成不治之症。
  据专家介绍,青少年人群因为心理不及成年人成熟,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易出现低落情绪,面对学业压力、情感伤害时又欠缺较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这些都是孩子处于青少年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容易引发抑郁症的原因。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及早找专业的医生问诊。青少年抑郁症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治愈,避免悲剧发生。

微信图片_20200921101347.jpg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生命阳光爱心基金的公益活动涉及到关心、教育、培养、尊重、救助五大领域,有爱救助行动、心理成长教育行动等十项公益行动。在心理成长教育行动中,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关心关注着孩子们可能承受的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家庭暴力、校园霸凌、游戏成瘾、学习压力、情绪障碍等带来的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及疾病,我们将切实为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尽一份我们的力量。

图片及资料数据来源网络


来源:生命阳光爱心基金 作者:杨雯洁

上一篇:精准帮扶,让对口协作充满活力    下一篇:入职查询!把有性侵前科人员挡在校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