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和保护刻不容缓 |
![]()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5G移动通讯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变得更为优化,使得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集愈来愈多,交流速率愈来愈快,网络社交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未成年人也是社交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人群。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日渐增强,未成年人的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并且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75亿,除了学习之外,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未成年人享受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风险。 风险一:盲目、冲动、不理性的互联网消费。 2020年疫情期间,未成年接触互联网时间大量增加,各大新闻平台曝出了不少未成年高额网络消费。海口12岁小学生打赏游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重庆12岁的小姑娘偷用妈妈的手机花了1.38万去打赏主播;长沙13岁小男孩借口上网课,却在直播平台打赏花掉父亲8.9万的救命钱。 风险二:沉迷于网络,形成网瘾。 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10岁女孩沉迷网聊加30多个群;3名未成年人为上网盗窃4000元、中学生网吧猝死……近年来,诸如此类事件频频曝出,不得不担忧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空间而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风险三:遭到网络猥亵、性骚扰。 如今的未成年可谓是网络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接触网络十分的便捷,然而这也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近年来,打着“圈内人”交友、粉丝、直播打赏等名义接近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对未成年进行猥亵、性骚扰的事件频现。2019年广州,一名13岁女孩在直播间受打赏诱骗,展示身体部位,包括隐私部位,下播后在粉丝的引诱下进行视频裸聊,在礼物和打赏的诱惑下与一位名为“水哥”的粉丝线下见面后被性侵,并且被拍摄了视频和照片,随后,这些照片和视频又被“水哥”发送到一些QQ群,卖给其他不怀好意的网友。 风险四:接触到大量不良、虚假、黑暗、低俗的信息内容。 未成年人浏览色情暴力网站甚至会模仿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网络恐吓、胡撕、暴力人肉;为偶像明星“刷数据”、过度“氪金”等行为已经偏离了理性层面。这些不良信息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2020年8月2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强调将加大对“饭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 互联网带给未成年的风险远不止这些,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营造友好的社交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刻不容缓。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塑造中,他们极易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侵害,甚至模仿学习网络上的一些负面行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提高未成年人互联网素质教育是根本,营造构建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是关键。这些离不开未成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网络社交服务提供者以及政府的努力和配合。 来源:生命阳光爱心基金 作者:王靖鑫 |
上一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下一篇:扶贫必扶智 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